2017年11月29日,《財經》年會2018:“預測與戰略”——大健康產業新格局論壇在北京舉行。
會場嘉賓云集,不僅讓我們了解現在健康產業的發展狀況,更讓我們期待未來的道路上,健康產業在“健康中國戰略”下迎來政策紅利期,創新藥創新技術開發將全面升級,打造中國的人工智能+健康,精準醫療+健康新時代,與國際標準接軌!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次大會上大咖們的精彩發言吧!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前院長、教授王杉
“完全看好大數據、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行業里頭的應用的,但是需要相應的政策配套的保障?!?/p>
在演講中王杉教授表示,大健康產業不僅僅是衛生計生部門的事,是整個國家的產業布局和政策所影響。現在在價值觀上、思想上、理念上,健康醫療產業和互聯網企業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在擁抱,努力想實現的就是一個新型的醫療健康的一種新模式。
國家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比如說去年的47號文,關于互聯網健康大數據的應用和規范,以及像我們這個行業內的醫師注冊管理的相關規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具體實施的具體辦法等還有一系列的相關的國家政策,都一直力圖規范和促進兩個業態的融合。
人工智能,一定會促進醫療模式的轉換,比如將它應用到解決篩查的問題、去解決基層大夫篩查,就是先找出病患身體的不正常,那它的應用場景很快就能實現。在前期還是要放低預期的高結果,以促進其良性發展。
最核心的障礙實際上還是監管,就是說我們現在從法律的層面、法規性文件的層面上。今年4月8日國家衛計委已經發出了征求意見稿,關于互聯網醫療的,這是一個里程碑,雖然大家對他各種各樣的具體款項有垢病,但是先規范起來了,這是必須做的。接下來就是涉及到互聯網技術,所涉及到各個環節質量的保證和認證管理體系,也確實是需要繼續做。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醫療保險司司長陳金甫
”健康是人類基本的需求也是最美好的愿望,雙輪驅動是促進其發展的必由之路?!?/p>
中國的醫藥產業、健康產業近十年來發展迅速,尤其是去年衛生健康大會以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健康的帽子滿天飛,各路資本蜂擁而來。陳金甫認為,在整個醫療發展中,應該清晰的認識到,以前的醫療發展靠政府推動和公有資源的支撐,現在十年不到的時間,為什么中國衛生總費用翻了番?根本原因就是衛生資源發展的資源配置機制、動力機制發生了變化,就是全民醫保穩定,全速推進的投資基金,堅定了中國衛生發展的基礎。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間一定要引入新動能,一個龐大的事業也好、產業也好、服務也好,如果沒有原始動力的成長機制,靠政府投入、靠行政推動、靠政府引導、靠個人的自覺是做不到的。這涉及兩個問題,一,醫藥的市場化能不能更具有價值創新力?二,醫療服務能不能更具有發展的內在動力?
基于這么一個判斷,陳金甫對醫保進行了分析,醫保在促進健康產業發展、促進中國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方面,應該是有所作為的。他認為現在醫保要用內在的機制、第三方管理、外部的管理和引領,利用它集聚的醫保資源和他的價值導向來進行集團性的購買,明確的實現以價值和創新為導向的醫保戰略購買。
最后, 他認為互聯網行業對醫療領域有不可限量的發展作用,因為互聯網可以幫助突破醫療瓶頸、門檻瓶頸,區分空間的物理障礙,醫保也會積極的跟進。

復星醫藥集團董事長陳啟宇
”中國企業的發展,還是要依托于在中國這個市場環境?!?/p>
最近出臺的一些政策是鼓勵國外的創新藥更快進入中國市場,這看起來對中國公司可能是一種挑戰。但另外一方面可以說對中國公司是好的,一個就是說,中國可以像日本的很多企業一樣,更多的專利去許可和引進,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全球布局我們的研發,不再僅僅是在中國。
實際上是我們過去這么多年,無論是藥還是器械,都是拱手給跨國公司做。陳啟宇指出,如果中國的企業創新始終上不去的話,這個行業還是很悲哀的,最好的蛋糕、最大的市場都分不到。
可預見的是在未來的3年內,在2020年之前,中國一大批的創新藥、創新技術、醫療互聯網、醫療人工智能成果的出現,會支持中國在2020年以后的5—10年,可能接近或者超越像美國這樣的一個健康醫療發展領先的國家。
“我們的產業會做強,中國老百姓的健康會有更好的保障。”陳啟宇表示。

方源資本(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50人論壇創始主席呂明方
”大健康產業新格局的背后是技術、政策和資本的三者驅動?!?/p>
從預測和戰略的角度看,未來十年,中國的大健康產業會呈現出比過去更波瀾壯闊的場景,背后有三個因素在驅動:一是更加開放的監管政策、二是更加顛覆的技術驅動、三是更加擴大的市場。這三個“更加”帶出的是中國的健康產業,一定會成為全球的主要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
從投資角度看,技術、政策、資本這三者將會驅動十個熱點:
第一、創新藥物的開發;第二、新技術新材料的醫療器械的研發;第三、基因診斷和精準醫療的應用;第四、制藥企業的整合;第五、分銷渠道的整合;第六、專科連鎖和第三方病理檢驗等第三方機構的成長;第七、真正解決社區醫療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第八、零售企業的快速崛起;第九、醫療數據的開發與應用;第十、醫療的商業保險生態的形成。
最后分享兩句會場中嘉賓說的兩個好句共勉:
現在我們說無人車上街開,這一定不可能,也會有事故,但十年以后,我們可以預計,這一定是可行的。健康醫療產業同樣適用這個道理?!跞?/p>
臨床新技術是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是對生命的尊重?!跎?/p>